据中国证券报8月3日报道,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,我国钢铁业的盈利状况却令人担忧。今年上半年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仅实现利润23.85亿元,同比下降了95.81%。如果扣除投资收益后,钢铁主业处于亏损状态。
对此,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总设计师张龙强在接受《中证面对面》采访时认为,钢铁业要做好中长期调整的准备。“十二五”中后期有望随着经济而好转。未来应该加大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。兰格钢铁网副总经理兼首席研究员范喜贵指出,钢铁业的优胜劣汰不可避免,必须淘汰落后产能,控制产量。
控制产量势在必行
主持人:如何看待当前钢铁业全行业亏损的现状?
张龙强:造成钢铁业亏损局面主要有几大原因。首先是全球经济增长乏力,国内生产需求大幅下滑。投资增速下降对钢铁行业的影响非常大。其次是成本因素。一方面是制造成本,铁矿石价格依然保持高位。从2003年到2011年这8年时间里,我国钢铁业因为铁矿石涨价多支出了数千亿美元。另一方面是财务成本。过去半年,钢铁业出现融资贵、融资难等问题。中钢协会员企业上半年财务费用支出同比上涨了37%。还有总量问题。去年底,我国钢铁产能已经超过9亿吨,近几年每年增速保持在16%的水平,远超过需求增速。
范喜贵: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调整阶段。无论是中速发展还是低位运行,都会导致需求减少。下游用钢行业需求锐减对钢铁业产生直接影响。要解决行业问题,通过钢厂减产倒闭可以使铁矿石价格下降,成本降低,但这不能解决本质问题。
主持人:很多钢厂已经开始停产检修,对行业的影响有多大?如果减产,对钢价的影响如何?
范喜贵:停产还是减产,都是市场机制问题。钢厂并不想率先减产,但市场竞争激烈,也无法逃避。当库存到达一定程度时,企业的财务成本巨大,减产就势在必行。企业减产到一定程度,能够稳定市场价格,但影响程度还要看能否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。钢厂应该放慢生产速度,这对钢材价格企稳至关重要。
张龙强:一些钢厂的部分装备确实已经停产,有的甚至停产超过一年时间,也有近几个月开始停产的,核心原因都是因为市场因素。不过,钢企决定停产需要勇气,如果停产时间太长或停产比例太大,钢厂的市场份额会有损失。所以,部分企业为了保住市场份额,选择停产部分产能,而不会大规模或者全部停产。因此目前停产情况不是特别普遍,还没有到2008年下半年时那么严重。但如果经济形势继续下行,钢厂会面临更大压力。停产对行业的影响到一定规模时将会显现。
并购重组时机来临
主持人:今年国家批复了湛江和防城港两大项目,当前市场环境下,建设大型钢铁项目是否有压力?钢铁沿海布局是否会受到影响?
张龙强:两大项目是国家钢铁产业优化布局的重大项目,也是产业兼并重组、淘汰落后、减量调整的重大战略部署。不过,任何项目建设都会面临压力,这两大项目较为突出的压力一来自资金,需要60%的银行贷款,会带来很大财务成本。二是市场或定位的压力。目前板材的市场效益远赶不上长材,但不能因为市场波折就停止板材项目建设。钢铁的沿海布局不会因为个别项目经营困难而改变。当然,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。
范喜贵:从战略布局、资源的有效配置上看,这两大项目建设无可厚非,但项目确实有点生不逢时。最关键的问题是,项目建设了,落后的产能一定要淘汰掉。因为淘汰落后产能要面临来自企业和地方政府的阻力。如果该淘汰的没有淘汰,才会加剧供需矛盾。
主持人:近期市场重新提及“以产顶进”的政策,钢铁产业政策调整的空间有多大?
范喜贵:目前的确在给钢企减负,特别是税收方面。“以产顶进”的政策涉及到进口钢材替代,但是这个政策不会给市场带来实质性的变化,根源问题没有解决。虽然通过税负改革,企业的成本降低了,但是如果市场本质没有变化,降低的这部分有可能被上游原材料端拿走。
张龙强:这个政策为我国钢厂争取了税负的公平。不过,它不是解决行业面临问题的关键,最终的作用有多大,可能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好。
主持人:市场低迷是否是钢铁并购重组的好时机?
张龙强:重组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由来已久。在两种情况下企业重组的积极性比较高。第一种情况是市场较好时,如“十一五”期间,国内跨区域重组的案例非常多,形成了若干个区域和跨区域的大集团。在供需双方较好的情况下,重组的特点和目的很明确,主要是基于扩规模、占市场。另外一种情况是市场不好、经营困难时,企业为了抱团取暖出现的重组。
目前,钢铁业步入低速增长期,重组更多考虑的应该是优势互补,包括资源的掌握,管理水平的提升等方面。表现为企业的横向和纵向重组,上下游之间也可以重组。特别是大型钢铁集团,可以以资源为着眼点进行境外并购。
范喜贵:重组的关键是解决集中度问题。把落后的产能淘汰掉,不只是简单的数量上集中起来。现在钢铁业已经开始洗牌,因此各个钢企一定要抓住这次调整机会,转变经营模式,从战略层面做更深度的思考。
加强资源体系建设
主持人:对于未来铁矿石以及钢材价格走势如何判断?行业何时能够渡过寒冬?
张龙强:钢铁业发展与经济直接相关。从经济发展角度看,预计在“十二五”中后期,市场会逐步回归合理,包括铁矿石价格。目前上游矿山和下游钢厂利润差别过大,这实际上是扭曲的。所以,钢企未来发展中一定要做好资源保障。上游的矿商也应该改变过度追求利润的现状,与下游钢厂共同健康发展。
范喜贵:钢企应该密切关注国家经济层面。目前钢铁下游行业需求不好。如房地产市场由于调控不会放开,钢铁建材肯定会保持低需求的状态。企业经营也应该进行调整,如何通过减产和调整结构来稳定价格。对于国内矿企而言,由于与国外矿山相比不具有优势,因此更需要挖掘企业内部潜力,解决粗放型采矿问题,找到自身经营优势。
主持人:如何解决原材料的话语权问题?行业未来应该如何调整?
张龙强:我国目前钢铁产量占全球46%,但是原材料铁矿石却没有定价的话语权。与其他国家相比,我国海外矿产投资并没有优势,这也是由于早年对资源的重视程度或预判不足。目前我国境外铁矿石项目约有几十个,但是与6.86亿吨的铁矿石进口相比还微不足道。因此未来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层面,都要在资源上下大力气,做好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,包括国内国际的资源整合都应该加强。
对钢铁产业来讲,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到2014年左右将是调整期,所以要做好中长期的准备。如果2014年调整乐观的话,2015年、2016年下一轮经济增长可能逐渐来临。因此钢企应该与下游用户联合起来,将产业链延伸。在质量、品种以及研发上做更多投入。在政策扶持方面,也应该出台相关配套政策。
范喜贵:钢铁业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。所以从国家层面,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。行业高利润时代已经一去不返,优胜劣汰不可避免。因此,钢铁业必须调整结构。特别是钢铁业的整合不仅是“公章整合”,一定要淘汰落后产能。同时,钢贸行业的转型也势在必行。未来一定会出现钢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,涌现出钢铁现代物流企业,从事信息化服务和电子交易服务。 |